日本的大学校门与精英教育
在樱花盛开的时节进入学校学习,这对每个日本人来说都是终身难忘的。
日本已经实现了教育的普及。日语中的“义务教育”一词与中文意思大不一样。法律规定到中学为止实行9年义务教育,如果家长没有让自己的孩子接受9年义务教育,法院是可以判处家长未履行义务教育职责。所以通常的日本人肯定在4月樱花盛开的时候,走进小学中学。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还上了高中。同龄的年轻人中,大学的升学率超过了50%。日本人把入学看得特别重要,小学、中学、高中及大学均有非常隆重的入学仪式。
即便如此,我们看到的日本教育依然没有放弃精英教育。每年能够进入到几所著名大学的学生非常的少,社会对几所大学毕业的人才另眼相看。
没有横匾的大学校门
去东京大学或者是庆应大学,最让外国人诧异的是,那里的校门特别的朴素,而且没有在门上挂上大学的横匾。
东京大学的校门到底哪个算是正门,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。一座有些和北京大学的校门差不多的大红门(日语为“赤门”),基本上代表了东大,能进“赤门”就意味着上了东大。东大建校一百多年,其建筑系在日本是顶尖的,但就是没有一位教授能出面把赤门设计得更恢宏一些,甚至对门上没有挂上“东京大学”横匾这一问题,竟无人“发现”,也没有哪位校长亲笔题词,或者请政治家写一个横匾挂上去。
私立的庆应大学,其真正的名称是“庆应义塾”,或者是叫做“庆应义塾大学”,那里在五十多年前是做了一块横匾挂到校门门柱上的。说是校门,但非常的简陋,只有两根不太大的水泥做的四方门柱,现在为了能不让无证汽车进校,装上了滑动铁栅栏,算是看上去有些重量感了,以前连这个也没有。五十多年前,校方在门柱上装上了校名木匾,但第二天就“丢失”了,校方又补做过一块,同样第二天就又“丢失”了。从此校门有了“梦幻之门”的称呼,到现在也没有再做一块装上去。
同样是私立的早稻田大学,校区分了几部分,一些校区的大门上写了早稻田大学,但主校区并没有象征性的大门,所有人进出都非常的方便。
东大、庆应、早稻田的学生当然已经过了穿校服的年龄,在外表上看不出任何一点与其他大学生、与其他年轻人的不同。与那些校门建得堂而皇之的大学学生相比,他们的“精英”意识更加强烈,日本社会对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另眼相看。
心中的校名横匾,比通常挂在校门上的招牌要光辉灿烂出许多倍。
“精英”教育是一种对少数人的教育
东京大学在2008年4月11日举行了入学仪式,3163名新生进入到了东京大学。除了少数年份东大未能招收学生外,几十年来日本社会对东大毕业生的需求非常旺盛,但就是在招收的学生数量上,从没有发生“飞跃”。今年只比去年多招收了13名学生。
东大没有“普度众生”的培训班,没有滥发的文凭,那里的硕士、博士生更少。东大是日本学术、教育的代表,是“精英”教育最典型的体现。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时候,需要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走进工厂企业,但那时也主要是靠民间的力量去发展教育。大学从“精英”教育转入“大众”教育的阶段,出现了像火车站卖的饭盒一样廉价的大学,但东大一直没有跟着进入“大众”教育阶段,依旧是每年数千人的招生数量,即便有所增长,也增加得十分有限。有东大做样板,庆应、早稻田等一系列的历史比较古老的大学,同样没有进行太大的扩招,基本保持了精英教育的传统。
一个国家教育水准最高的几座国立、私立大学能不滥发文凭、能不扩招,让日本在出现大学文凭贬值的时候,保证有几所大学的文凭不仅不贬值,而且还有了溢价。日本的精英教育起到了稳定教育水平的极为重要的作用。